返回

大明:距离灭国还有七天?他坐吃等死了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46章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想到这,他解释道:“朕说的土地司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!”

    “各地死走逃亡的人那么多,无人认领的土地全部收回称之为官田,官田有两种,一种只租不卖,一种只卖不租。”

    “想租或者想买官田的人,必须是没有田地的农户。卖地的价格是,上田六两银子一亩,中田五两银子一亩,下田三两银子一亩。租地的租金是收成的一成。只要朕的官田有地往外租,那些地主富户的地就别想高价租出去。”

    “为了不被罚或者田地不被收回,那些富户要么自己种地,要么低价往外租地,或者把地卖出去。”

    方岳贡瞅了瞅其他人,开口说道:“陛下,这些田如果被别有用心之人全部租进买入,又高价往外租,往外卖怎么办?”

    “官田每人限购/限租五亩,卖的时候也只能卖给土地司。多少钱买的,多少钱卖,不能转卖。至于其他的细节,你们都可以补充。”

    “想买地手里没钱也没有关系,土地司负责出举,子钱(利息)特别低,低到比租田的租子还要低!”

    “土地司涉及到藩王宗室,一般人管不了他们。所以朕会让锦衣卫或者东厂参与进来,这是一个充满挑战性的职位。”

    君臣几人在文渊阁讨论了一下午,终于将土地司的事敲定。

    在崇祯眼里,封建王朝的土地与他穿越前的房子有类似的属性。

    老百姓辛辛苦苦一辈子,无非是为了那几亩薄田。

    但是田地在掌握在藩王、宗室,富户地主手里,他们用田地压榨农民一辈子。

    底层的百姓为了能拥有自己的土地,辛苦劳作一辈子。没想到到头来,还是买不起。

    中层的百姓虽然没有吃饭的烦恼,但是别的烦恼一点也不少。为了防止自己的土地被别人巧取豪夺,用尽了各种办法。

    最后...还是变成了佃农。

    现在他专门针对那些没有地的佃户做限价田和公租田。

    土地司的田价和地租就是市场指导价。

    市面上的田价和地租只要比土地司的价格高,老百姓就不会从那些人手里买田租田。

    转而看向土地司。

    租地和买地的人多了,土地司的地够用吗?

    这个问题崇祯也考虑到了。

    土地司的土地来源有多种途径,第一种是荒废的田地,闲置的皇庄;第二种是抄没的家产(这是重点来源,也是土地司长久发展的基础!);第三,从市场上高价购买。

    有田,有钱,有人,有权!

    土地问题,就不是问题了。

    如果有,就是人的问题。

    监察机构是现成的,锦衣卫虽然不好用,但是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还能用。

    “陛下,藩王、宗室的事万不可操之过急!江南一带是大明粮仓,现在最稳定的也是那里,如果操之过急会出大事的。”李邦华提醒道。

    崇祯点头,“放心吧,朕早就想好了。第一年藩王、宗室的赋税全部上缴,然后再全部退回,这叫退税。”

    “退税?”三位阁臣,一位内阁首辅齐刷刷看向皇帝。

    “既然要退,为什么还要收?陛下不是浪费人力物力吗?”李邦华当仁不让的说道。

    王承恩根本来不及阻拦,只能等李邦华说完话后对着他狠狠的瞪眼睛。

    户部尚书方岳贡激动的拍了下脑门:“我知道了!”

    “知道什么了?”李邦华拧着眉看向他。

    “我知道陛下为什么要退税了,退税是为了征税!”


第146章(1/1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